刘莉教孩子做泥塑
玩泥巴,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在太和县有这么一位工艺美术师,把不起眼的泥巴玩出了大名堂,她就是太和县“沙颍河澄泥砚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刘莉。
1983年出生于太和县李兴镇的刘莉,自幼喜爱美术。2000年,正在读高中的刘莉得知黄河澄泥砚非遗传承人王玲正在招收弟子,便去拜师学艺。潜心学习10多年,2015年,刘莉回家乡创建了沙颍河澄泥砚研发基地。
太和沙颍河中层沉积的浆泥——澄泥非常细腻,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的特点,是制作茶具、砚台非常好的原材料。刘莉介绍,“澄泥砚做工工序相当复杂,一件作品需要七十多道工序。首先选泥,要选用沙颖河中层的浆泥,从选泥到练泥,到雕刻到阴干,再到烧制,完成一件作品至少得半个月。”
刘莉十分注重澄泥砚的造型和图案,雕砚刀笔凝练,技艺精湛,在造型艺术上,无论是山水人物、草树花卉或是走兽飞禽,都别具一格。她的作品也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其中参与创作的《八仙如意砚》荣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最高奖“山花奖”,作品《卧牛澄泥砚》 《三足澄泥汉砚》在安徽第九届工艺精品展和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获得“金奖”。
2015年以来,刘莉先后走进太和县十几所学校,义务教孩子们做泥塑。在她的辅导下,不少孩子的作品在市县获奖。沙颍河澄泥砚研发基地被太和县有关部门列为第一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基地内,不仅有布置精美的陶艺展室、图解室,还有趣味横生的制作坊、体验中心等。
谈到未来的打算,刘莉说,“澄泥砚的制作,是泥的记忆、火的传承。坚守这门技艺虽然很辛苦,但我会坚定地把这份技艺传承下去。不断创新开发沙颍河澄泥砚,创建陶文化创意园,打造太和精品文化名片。”(通讯员 谢苏萍 刘文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