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党、尾款人、吃土人们,你们的钱包还好吗?今年“双11”被誉为史上最长“双11”,11月1日进入提前购买环节,数亿人涌入,疯狂下单,共享购物狂欢季。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11月1日至11日,阜阳消费者在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等平台花了13亿元,成交额居全省第三;160家本地重点电商实现销售额5.6亿元。
阜阳人爱买护肤品、手机、羽绒服4982亿!这是今年天猫“双11”最终定格的成交额数字。这一数字表明,中国市场的巨大内需动能,数字化带来的创新红利,带动消费创新增长。
记者从阿里巴巴获悉,今年“双11”天猫购物狂欢季中,安徽人“剁”下165亿元,排名全国第十一位,比去年前进1位。在安徽,阜阳人的消费力持续彰显,以13亿元的成交额位居省内第三位,仅次于合肥和芜湖。
从消费年龄结构看,90后阜阳消费者成为“双11”购买主力,占比达38.4%;80后、70后消费者占比分别为30.6%、13.2%;00后消费力逐步释放,占比为13%。
从抢购商品种类来看,面部护理套装、手机、羽绒服最受阜阳人欢迎。具体到各年龄段,购买品类有所差异。在最爱商品TOP5榜单中,80后、90后、00后都喜爱面部护理套装,而50后、60后、70后则喜欢购买瓷砖、柜子、墙纸、沙发。作为通讯重要工具,手机受到各类人群广泛喜爱。作为保暖应季产品,羽绒服依旧是多年龄段消费者最爱单品之一。
业内人士分析,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人口超千万的地级市之一,近年来,阜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庞大的人口带来消费红利加速释放。不同于早些年简单的“买买买”,阜阳消费者眼下更关注品牌、注重品质,消费升级在本次电商活动中持续彰显。
本地日用品、粮油食品、服装鞋帽卖得好历经多年“双11”的考验,颍上县纽西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牛晓豪愈发淡定。“今年‘双11’狂欢季,我们收到2.5万个女鞋订单,实现销售额260余万元。得益于丰富的经验和智能化手段,我们提前安排策划,没有出现加班加点情况,目前95%以上的订单已经发出。
”收获满满的不仅仅是牛晓豪。在太和县,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凭借花茶销售,成交额达160万元;在颍上县,安徽晴阳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家禽销售额达400万元;在颍泉区,阜阳汇田商贸有限公司日用品销售额达4500万元……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日,我市160家重点电商企业共实现销售额5.6亿元。日用品、粮油食品、服装鞋帽等产品最受欢迎,位居我市网络零售品类前三名;农产品网络销售量持续增加,颍上大米、郜台板鸭、方集馓子等特色农产品受到全国各地买家的喜爱。
直播带货火爆“出圈”。“相较于电商平台上展示商品的图片视频,直播带货交互性更高,极大地提高了店家与顾客之间的沟通效率。”阜阳市贝林宠物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石朝亮说,依靠这种新模式,今年“双11”企业收到订单7万个,实现销售额300万元。
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电商阜阳建设力度加大,本地电商企业数量持续增加,金牌实业、华宇柳编、田园居等一批电商品牌逐渐打响,推动阜阳产品销量持续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借助各电商平台,通过谋划更多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员培训等,进一步提升阜阳本土电商竞争力,争取让更多阜阳产品走出去,助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范磊磊 姜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