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百亿元阜阳农产品端上沪苏浙餐桌

阜阳日报讯   记者从阜阳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3年,阜阳市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沪苏浙地区销售额达到595.7亿元,同比增长11.4%。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负责人杨雪萍几乎没有给自己放一天假。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超过20万件番茄包裹快递到苏州、上海等地。

或许很多阜阳人还不知道,这些本地产的“瓦大1号”番茄,尽管每斤价格超过15元,却依然是苏州市民餐桌上的“常客”。

“口感好,能吃到小时候的味道。”已在苏州定居的阜阳人张飞,对来自家乡的番茄新品种赞不绝口。

近年来,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科研院所、农业专家深度合作,持续攻关鲜食番茄的研发种植,研发出“瓦大1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迅速打开了苏州、上海等地市场。2023年,瓦大番茄在长三角市场的销售额突破2亿元。

同样在苏州,来自太和的红托竹荪鲜品,也在这个春节频频被市民装进菜篮子。

产品供不应求,这让远在太和县的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特别忙碌。厂区内一辆辆冷链物流车来回穿梭,一批批红托竹荪鲜品陆续运往苏州等地。

“红托竹荪销售价格超过50元/斤,春节期间订单源源不断。”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董建国介绍,企业的红托竹荪主要销往苏州等长三角中心区,深受消费者青睐,日发货量近1.5吨。

作为源自贵州的一种特色食用菌,红托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被列为世界名贵食用菌之一。

鲜美的口味,为红托竹荪带来了广阔市场,但生产条件苛刻、工业化难度大,又制约着其大规模供应。

2018年公司成立以来,董建国在聘请种植“土专家”的同时,又与多家科研院校合作组建研发团队。经过近两年研发,团队不仅借助智能控温控湿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还在红托竹荪菌株野生驯化中发现了丛生菌株,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改良,有效提升了红托竹荪产量。

目前,企业已在太和县旧县镇、胡总镇、宫集镇、马集镇等地,拥有1000多亩生产基地,红托竹荪日产量超过3000斤。

不止这个春节,也不止苏州。

近年来,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风,我市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一家家企业搭上“长三角快车”,番茄、红托竹荪和草莓、芥菜丝、麻馓子等越来越多的阜阳农产品端上长三角餐桌。

目前,阜阳创建市级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16个,其中省级示范基地41个。2023年,全市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沪苏浙地区销售额595.7亿元,同比增长11.4%。

(全媒体记者 梅飞 实习生 张敏)

安徽网阜阳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长三角,苏州,番茄,竹荪,红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