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阜阳生态乐园观看演出。 全媒体记者 庞诚 摄
消费市场活力尽显
国庆假期,14家主要大型商场(综合体)实现销售额超2亿元、同比上涨4.8%,客流量334万人次、同比上涨9.5%
多元消费场景“上新”、促销政策激发消费潜力、线上线下供应优质商品……连续7天的假期,阜阳市各大商贸流通企业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精心准备促销活动,强化秩序管理,消费市场活跃有序。
国庆假期,阜阳市大型商业综合体、重点商业街区精心准备传统非遗、音乐动漫等文娱活动,更加注重体验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提供优质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新鲜、愉快的购物体验:阜阳商厦时代广场举办城市火把节,连续几天商场人流如织;颍州万达举办动漫嘉年华活动等,吸引市民游玩、购物、餐饮消费,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双清湾水街举办青年艺术文化节,涂鸦喷绘、草地音乐节、小摊买卖齐聚,处处洋溢青春活力,成为年轻人新晋“网红打卡地”……
抓住“金九银十”的消费高峰期,阜阳大型商业综合体还组织场内金银珠宝、电子产品、服饰鞋帽、日用百货、家电家纺、餐饮娱乐等商户推出“厂家让利”“折上折”等优惠活动,进一步吸引客流,促进商文旅融合。
10月1日至7日,阜阳颍州万达、吾悦广场、时代广场、方圆荟、爱情海购物广场、阜阳商厦等14家主要大型商场、商业综合体实现销售额超2亿元,同比上涨4.8%;客流量334万人次,同比上涨9.5%。太和万达广场于10月1日开业,营业第一天销售额达1007万元,实现“开门红”。
为释放家电家居消费潜力,9月13日起,我市发放2024年家电及家装厨卫消费品“焕新”补贴。国庆假期,“焕新”补贴政策“再发力”,持续推广实施。据市商务局统计数据,全市已有98家家电门店、44家家装厨卫门店参加“焕新”活动,10月1日至7日实现销售额5010万元,销售产品11978台(套)。
除“焕新”活动外,各县(市、区)还积极搭建平台、发放消费券,组织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推动节日消费市场热起来、火起来。
国庆节前后,颍州区、界首市、阜阳经开区、临泉县、阜南县、太和县共投入85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发放汽车、家电、百货零售及住宿餐饮消费券,带动消费约3亿元。阜南县主办“徽动消费 乐享阜南”2024阜南“迎国庆”促消费线上线下展销会,有电动车、家电、日用品、特色农副产品等百余种商品参展。
节前,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我市多家大型商超提前备货,以保证在节日期间稳定有序地为消费者供应优质商品。据统计,阜阳华联、万家福、大润发、永辉超市、三八购物广场等22家大型、连锁超市国庆假期销售额同比上涨2.7%。其中多家商超利用抖音直播间发放国庆优惠券,还提供“小时达”服务,方便居民购物。
“根据节日消费特点和不同消费群体个性化需求,各商贸流通企业在重点保障粮、油、肉、蛋、菜、奶等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的同时,还丰富商品种类,增加水果、水产品等节日热销品供应,提高补货上架频率,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从而确保国庆期间市场平稳有序,更好地满足居民购物需求。”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旅热度持续飙升
各大景区、街区、夜市热闹非凡,喜迎八方来客
10月1日至7日,秋高气爽,适宜出游。记者从市文旅体局了解到,我市各景区热度持续飙升,喜迎八方来客。其中,皖北唯一5A级景区颍上八里河旅游区接待游客19.1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75.4万元。
作为阜阳“美食打卡地”——东关外回族社区小吃街,从假期第一天就开启“加班”模式,一批批外地游客闻香而来。
10月3日6时许,不少人还在梦乡,记者来到小吃街时,对面新修的道路(原太平巷)就停满了车辆。穿过马路来到早市,发现里面已然围满了人,不少游客背着包、拎着行李箱排队。
“我们从江苏过来,刚下高铁,就直奔早市。”游客胡女士告诉记者,她和朋友临时起意,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手机上刷到过阜阳美食,就买了车票赶来尝尝。”
阜城双清湾水街内“花仙子”巡游舞蹈节目吸引市民驻足观看。全媒体记者 王彪 摄
记者走访一圈发现,不止江苏的游客,连湖北、新疆、河南的游客也前来“打卡”。
热闹的不仅是东关外回族社区小吃街,还有各大景区。国庆假期,我市各景区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前往打卡。颍上八里河旅游区开展“万人免费喝生态鱼头汤”活动,同时,迎宾表演、非遗推剧、国潮互动游戏等吸引游客热情参与;颍州西湖景区推出欧苏迎宾、唢呐燃曲、国风乐舞、西湖清音等特色文化活动,带领游客共赴一场国风盛宴;阜阳生态乐园开启金秋园游会,秋日花海、非遗演绎、歌舞表演、趣味体验等活动,全天候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游园体验;临泉中环格林童话乐园上演国潮巡游、街头默剧表演,现场热闹非凡;阜阳尧泰汉海海洋公园推出美人鱼见面会、非遗传统节目火壶演出、火焰刀演出等活动,引得游客连连叫好;颍上尤家花园、明清苑景区推出“星河月光 管鲍颍上”文艺汇演,给观众送上精彩的视听体验。
假日期间,我市各大街区、夜市热闹非凡,商文旅融合发展效益凸显。颍上管仲老街推出情景剧表演、中式婚礼秀、非遗展演等,好玩又好看。阜城东关外回族社区小吃街、二里井夜市则以美食吸引各地游客前往品鉴,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阜城双清湾公园水秀表演吸引市民观赏。全媒体记者 王彪 摄
群众文化方面,阜阳市各地不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满足群众的节日文化需求。颍东区、颍泉区、太和县、界首市联动开展“百场黄梅戏曲进百家景区”活动,戏曲表演者先后走进济河公园、阜阳生态乐园、太和嘉年华游乐场、界首市博物馆等地,为群众送上精彩的戏曲表演,累计吸引3万人次驻足观看。阜南嗨子戏、太和清音等经典剧目走进阜城双清湾水街、清河宋街等街区,向青年游客展示非遗魅力。
此外,我市各地还开展包括经典剧目展演、文艺汇演、合唱、广场舞、诗朗诵、“四季村晚”等活动100余场,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缤纷多彩。
公路铁路运输繁忙
阜阳铁路9天共发送旅客56.7万人次,公路7天客运量累计为67.1万人次
踏秋赏景、返乡探亲、出行远游……这个国庆假期,旅游叠加返乡,带来新一轮出行热潮。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国庆假期,我市公路铁路运输繁忙,人流物流畅通。
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阜阳北站获悉,假日期间,阜阳站、高铁阜阳西站客流以探亲流、旅游流、学生流、商务流为主。9月29日到10月7日,阜阳铁路共发送旅客56.7万人次,其中,10月7日,阜阳铁路迎来返程客流最高峰,当天高铁阜阳西站发送旅客3.6万人次、阜阳站发送旅客4万人次,客流主要发往北京、上海、杭州以及省内合肥等地。为应对返程客流高峰,阜阳铁路增开临客55列,其中高速列车32列、普速列车23列,满足旅客返程需求。此外,铁路部门提前做好预案,全面优化进出流线,开足安检通道,确保旅客进站畅通。同时,结合夜间高铁开行情况,加强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联动,提前做好客流预警和客运信息互通,加强短驳力度,协调公交、出租车等时间,满足旅客乘车需求,全力为旅客提供良好候乘环境。
公路运输方面,10月1日至7日,我市道路运输客运量累计为67.1万人次。阜阳长途汽车中心站共发送旅客约2.4万人次,客流峰值主要出现在假期头尾,9月30日至10月1日,客流以返乡、探亲、旅游为主,客流量 5000人次;10月6日至7日,客流以返岗、学生返校为主,客流量1.3万人次。10月1日,阜阳长途汽车中心站主动对接大中专院校,做好学生离校返校运输服务保障,为在阜求学的外地学子开通了六安、池州、安庆等点对点发车的“校园直通车”;10月7日又临时增开了平时没有班车通往但当天有返校需求的班线,如芜湖、铜陵、池州、滁州、南京,加密了蚌埠、合肥、六安、宿州方向的班次。
旅客在高铁阜阳西站乘车。全媒体记者 徐丹丹 摄
“为营造安全、有序、稳定的道路旅客运输环境,我们指导出租汽车企业、城市公交企业、重点运输企业,强化高铁站、机场、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的运力衔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庆假期共储备道路客运应急运力109台,出租车应急运力50台,有效满足乘客抵离、接驳等出行需求,畅通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
假期与家乡文化来个“亲密接触”
“十一”假期,阳光明媚。在阜阳街头和各大景点,外地游客明显增多。东关外回族社区小吃街上,外地游客排队尝鲜;“乐地·颍淮之光”非遗手工艺活态化传承馆内,非遗传承人双手灵动,不一会儿就变出一个栩栩如生的面塑形象;颍州西湖,不少人泛舟湖上,与欧阳修、苏轼“一起”感叹千年前繁荣盛景……
这一幕幕,都记录在阜阳市第七中学高一学生冯炳南、熊亿等50多名学生的手册上,一个名为“当代文化参与”的调研报告,让他们的假期与家乡文化来了个“亲密接触”。
原来,这是阜阳市第七中学高一(15)班家长与班主任汪晓梅沟通后,组织开展的“当代文化参与”课题调研,设非遗文化体验组、地方饮食文化探寻组、历史文化访寻组、现代英雄足迹追寻组,由学生自愿选择组队,随后分别围绕主题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
“非遗是一种国家记忆、民族记忆,需要我们这一代青年出力,去传承、去创新。”在冯炳南的记录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他在10月2日体验结束后的最深感触。
“我花了20多分钟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面塑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看着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当天上午,“乐地·颍淮之光”非遗手工艺活态化传承馆内,冯炳南等人认真跟着颍淮面塑非遗传承人高光彪学习,对颍淮面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作为市级非遗项目,颍淮面塑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耗时多、回报少等让非遗传承存在困难,我现在就是在创新,让浮雕画与面塑结合,作为一种产业去发展。”问答中,高光彪道出了非遗传承的难处与自己正在探索的解决办法,这也让冯炳南和同学们都陷入思考——如何更好保护非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想我们还是得先学习,从认识到了解,再慢慢培养非遗方面的热爱,这样才能更好传承。”冯炳南如是说。
近距离触摸家乡的文化脉搏,能够加深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而对于熊亿而言,则有些疑惑:“眼前从小吃到大的美食,也是一种文化?”
答案是肯定的。
“从没思考过,这样一份美食背后,还有这种有意思的故事。”李博涵也是阜阳市第七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他选择的是地方饮食文化探寻组,10月2日一大早出发,先后参观了太和板面和田三卷馍的生产基地。
小小一碗板面,历史十分悠久,民间流传着多个传说。
“有人说太和板面起源于东汉末年,也有人说太和板面与清朝时两广总督徐广缙有关,不管怎样,如今的太和板面已经不仅仅是一碗面,也是我们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李博涵在调研结束后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太和板面、田三卷馍、枕头馍、格拉条等面食在阜阳的扎根生长,跟本地农业发展有很大关系,最为重要的是阜阳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无论是外来食物还是本地食物,在这里都能找到“落脚地”。
如今的李博涵,对阜阳地方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他表示自己会继续学习研究,这样以后去了外地也能更好介绍阜阳。
据汪晓梅介绍,在活动开展前,她特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调查的技术》《访谈法》《节日与文化》等书籍,指导学生初步了解调查、访谈的基本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让“当代文化参与”调研得以顺利开展。下一步,将继续结合实际,利用节假日开展后续活动,让学生更好记录家乡文化。
(全媒体记者 李一晴 实习生 吴梦茹 全媒体记者 王雪洁 实习生 赵冉 通讯员 范君 全媒体记者 杨燕 通讯员 何梅 韩利利 张续亮 全媒体记者 王雪洁 实习生 赵冉 通讯员 李雪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