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日报讯 大年初六单日电影综合票房收入全国第三,大年初五央视《东方时空》直播连线阜阳双清湾进行长时段报道,非遗文博打造中式浪漫场景喜迎乙巳蛇年……首个“非遗版”春节假期,阜阳文旅市场呈现火热景象,迎来“开门红”,释放出旺盛的消费活力。
阜阳生态乐园内游人如织。
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我市重点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37.92万人次;全市开展乡村春晚、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文化场馆过大年等文化惠民活动1200余场次,惠及群众超40万人次;12家“皖美好味道·游阜阳必逛美食街区”累计接待游客148万人次,综合带动消费7.2亿元。
阜阳生态乐园打铁花表演点亮夜空。
“文旅+”赋能,流光溢彩过大年
大年初一傍晚,阜南县七彩幻城景区游人如织。大学生陈宇与家人一起走进景区,绚丽的烟花秀、大型实景演出、年货大集等让他对阜阳新春有了新的记忆点。
“今天跟爸妈一起来逛逛,感觉这边过年的氛围很好。”陈宇说,放寒假回来后,他去了颍州西湖灯会,又到阜南看了烟花秀,阜阳新春可以打卡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数据显示,阜南七彩幻城景区打造的“文旅+民俗”“文旅+科技”消费新场景,在春节假期吸引游客13.6万人次。
阜阳新春“文旅+”不止于此,颍州西湖景区打造了“烟火水乡·宋韵西湖”阜阳首届非遗灯会、颍上八里河旅游区推出了首届花灯游园会、阜阳生态乐园开展了新春妙会活动,三家景区假日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6.64万人次。
此外,阜阳各地持续开展的“千集百会”新春庙会活动,将非遗、惠民演出、政策宣传、年货大集等有机整合,培育“文化+民俗”乡村消费新场景。春节假期,临泉肘阁抬阁、打铁花等在临泉长官杂技小镇持续上演,该镇累计接待游客17.8万人次。
“文旅+非遗”在文博场馆得到很好呈现。春节假期,我市各级博物馆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展演活动,阜阳市博物馆开展了“寻找博物馆内蛇元素”活动、“恭贺新年 阜博印章”打卡集章活动等;阜阳市图书馆开展了“阅新春 书新意”新春绘本阅读、“灵蛇巧手 创意无限”新春手工制作活动等。
烟火气腾升,促进文旅消费新增长
春节的热闹,在清晨就能感受到。
大年初三7时许,天蒙蒙亮,天气阴冷,但颍泉区东关美食街热气腾腾、人声鼎沸,远远望去,包子笼屉冒着热气、油锅沸腾炸着牛肉盒、鸡汤煮沸冲出一碗浓浓的汤,东关李伍汤包子店门前,队伍排成长龙。
“我们是从宁波回来的,回家过年就想吃家里的特色美食,东关街变化太大了。”游客程先生告诉记者,时隔一年回家,发现城市面貌变化很大,东关街以前都是本地人,现在来了不少外地人。
“不好意思,牛肉包没有了。”时针刚刚到9时,东关李伍汤包子店店主李伍就开始重复这句话。他告诉记者,他备了100斤面和近80斤的牛肉,比平时多三分之一,从早上5时卖到上午8时许,牛肉包就没了。
春节假期,主打早市的东关美食街人流量约10万人次;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双清湾水街,开展了“赴约水街新春盛会”“千年传承民俗瑰宝”“灯月遥相映,人间共良辰”等活动,人流量达到32万人次。
此外,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颍上管仲老街开展了神话人物巡游活动,推出《管仲拜相》舞台剧;阜城清河宋街开展“好巳中国年,宋街过大年”活动。据统计,春节假期,我市12家“皖美好味道·游阜阳必逛美食街区”累计接待游客148万人次,综合带动消费7.2亿元。
颍州万达影城内市民有序排队购票。
电影院火爆,春节观影迎热潮
对于很多人而言,看电影已成为新年俗。《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唐探1900》等春节档电影品类丰富,阜阳电影票房创下新纪录,猫眼榜单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18时,阜阳2025春节档总票房收入达4978.18万元。
“人太多了,没想到那么多人看电影。”市民李梦早早预订了两张电影票,她告诉记者,若是想买好时段、好座位的票,必须提前一天,要不然根本抢不到票。
大年初六,在颍州万达影城,记者跟着人流挤进了影院,偌大的候场区人挨着人站着,观影区内工作人员靠着话筒维持秩序。
“春节之前的几天人就逐渐增多了,到大年初三初四,人就更多了。”影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大年初一颍州万达影城的综合票房收入达到76万元,大年初六综合票房收入位列全国第三、分账票房位列全国第二。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春节假期我市累计观影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7%,累计票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9%。
(全媒体记者 王雪洁 通讯员 尤浩/文 全媒体记者 王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