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60公里的光明承诺:阜阳爱尔眼科医院救助贫困父子

22岁的利辛县张村镇小伙马学义(化名),是家里的顶梁柱。其母亲生病生活无法自理,父亲在意外中双眼半盲,生活的重担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当兵,成了马学义眼中能改变家庭命运的一条路,可当兵需要好视力,近视手术是他必须跨过的门槛。凑齐手术费后,马学义独自来到阜阳爱尔眼科医院。从术前检查到躺上手术台,再到每次复查,都是他一个人。

阜阳爱尔眼科医院每天来来往往的患者很多,但这个叫马学义的年轻人,不知不觉吸引了阜阳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兼屈光科主任王新力的注意。“来做近视手术的年轻人,身边总有父母忙前忙后。唯独他,总是形单影只:术前检查,一个人;手术签字,一个人;几次复查,还是一个人。我在心里画了个问号——这孩子的家人呢?”王新力回忆,在一次复查后,王副院长忍不住叫住了他:“小伙子,怎么都是你一个人来?”马学义顿了顿,回答说:“家里……母亲病着,父亲眼睛不好。”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困难的家庭。

看着马学义离开的背影,王副院长心里发紧。举全家之力只为孩子能当兵,这背后是怎样的艰辛与期盼?那一刻,王副院长决定要做点什么。她立刻召集同事说明情况。“这孩子不容易,他父亲的眼睛更是这个家的痛。”医院当即决定,特批5000元生活补助,先解燃眉之急。王新力更萌生了为马学义父亲治疗眼睛的想法,希望他能亲眼看到儿子穿上军装。

6月23日,阜阳爱尔眼科医院行政院长葛希军带着团队,驱车60公里,来到了利辛县张村镇那间小小的按摩店。推开店门,医院团队人员看到马学义的父亲正专注地为客人按摩。昏暗的光线下,他全凭经验和触觉,双手在客人肩背上熟练地推拿着。

当院长葛希军说明来意,特别是听到“我们想给您治眼睛”时,这位沉默的父亲瞬间愣住了。下一秒,他猛地站起身,循着声音的方向,双手急切地摸索着,紧紧抓住了站在他面前的葛希军的手!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传递着巨大的、无声的力量,他嘴唇颤抖着,一遍又一遍,哽咽地重复着:“谢谢……谢谢……谢谢你们……谢谢……”那一刻,医院团队人员更加确信,这不仅仅是一次眼部治疗,更是一份的承诺,点亮这个父亲的世界,也照亮这个家庭的未来。

6月26日,爱尔眼科安徽省区眼底带教导师兼任阜阳爱尔王志刚院长为马学义父亲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实施了复杂的联合眼底波切手术。他的左眼受损严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已经失明。右眼实施了复杂玻切手术,术后视力从仅存光感提升到了0.05!从能感知光,到看到世界。从追逐光,到看见光。不仅点亮了父亲的世界,更温暖了这个负重前行的家。

一次复查时的偶然相遇,一番触动心灵的简短交谈,最终化作一场跨越60公里的温暖奔赴。一份光明的承诺点燃了希望,这束光,照亮了父亲的眼,更温暖了一个负重前行的家。

安徽网阜阳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父亲,阜阳,马学义,眼科医院,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