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心。阜阳卷烟厂有这样一位退休职工,一心扎根在公益事业当中,主动深入社区,加入志愿者队伍,承担起网格员、调解员等职务,在为民解忧、志愿服务中发挥余热,在平凡中书写不凡,生动诠释一名退休党员的奉献与担当,他就是阜阳卷烟厂退休职工——张国良。
老而不伏 发挥余热
张国良总评价自己是一个“闲不住”“不服老”的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总拿自己和年轻人比较。参加工作近40年,张国良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年龄大而摆资格、讲条件,也从未降低工作标准,负责的工作总能抢在前、干在先、做得好。面对退休生活,他总是感慨道:“我得给自己找点事干,要不然容易闲出病来。”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他积极参与到社区工作志愿者行列,成了整个街道年龄较大的志愿者。
面对志愿者工作义务性、突发性、劳动性的特点,张国良从不觉得辛苦,而是常对身边的“伙伴”自豪地说:“我这副身子骨还行,不比你们年轻人差!”无论在社区环境清理、基础建设等工作中,还是在法治宣传、环保宣传等志愿活动中,时时刻刻都有张国良忙碌的身影,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老张”。
坚守责任 服务群众
“为群众服务是党员的责任,不分年龄,也不分地点。”凭借着这种责任感,加上口碑好、心肠热,张国良成了社区里的“大管家”。家里的大事小情,社区的邻里矛盾,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起这个“老张”。张国良也从未让大家失望过,哪里管道漏水、哪里墙面剥落、哪里垃圾桶没及时清理,只要联系到“老张”,他立马组织人员到位,第一时间解决。张国良也时常戏说自己“职务不大责任却不小”。
有一次,社区里的楼上楼下两户邻居因噪音问题而闹得不愉快,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张国良得知情况后,立即把两家找到一起,通过面对面沟通调节,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质朴真诚的群众语言为两家化解矛盾。最终在老张的劝说下,两家平心静气地沟通了问题,最终握手言和。多年来,社区里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张国良自己也记不清调解了多少次,已然成为了社区的“金牌调解员”,为构建和谐社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满腔热忱 奉献爱心
小区志愿者工作之余,张国良还主动帮助弱势群体,曾以个人名义出资万余元为贫困儿童购买笔记本电脑、棉服等物资,帮助贫困儿童解决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有一次,张国良所在社区有名正在读大三的困难学生,因父母患病,无力支付学费。张国良得知后,马上行动起来,带着孩子的简介、捐款箱,主动到社区广场、花园,呼吁每个社区居民捐款捐物。只见他奔走在各个群体之中,热情地招呼着每个人:“大哥,孩子很优秀,捐一点做点好事嘛!”“都是一个社区的,多少都不嫌少。”凭借着这股热情劲,张国良为成功孩子筹集到资金近万元。当拿到这笔钱,孩子感激地流下了眼泪:“如果没有这笔钱,我又要多打几份工,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对这个孩子而言,这笔钱不仅解决了学业困难,邻里间的温暖也成了他求学前进的动力。
在退休后的时光里,张国良真正把社区居民当成自己家人,无私为居民们奉献爱心、提供帮助。陪伴孤寡老人聊天,帮助行动不便老人购物,关心残障人士生活……他通过自身的温暖和关怀,努力让社区成为一个幸福安详的大家庭。近年来,张国良又走出社区,投身到更大更广的社会公益活动中。如今他的公益足迹已经遍布阜阳三区五县,帮助了众多留守儿童、残疾人士、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身体力行地为他们送物资、送关怀、送温暖。
在志愿服务道路上,张国良不辞辛劳、挥洒汗水、默默耕耘,用朴实的爱心和坚定的初心书写了动人的奉献故事,生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一名烟草人应有的担当。
(王振辉 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