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阜阳历史记忆发声的《颍州印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颍州这片古老的土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记忆。日前拜读张雷与张殿兵合作出版的《颍州印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宛如一座桥梁,连接起过去与现在,为阜阳的古老事物发声,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与殿兵兄结识二十余年,早些年,在省内外文学媒体上经常拜读其撰写的散文小说以及地方文化等相关的文章,出版专著多部,甚为喜爱。

《颍州印记》的最大亮点在于将印章艺术与笔记题小说巧妙结合,这种创新形式令人眼前一亮。印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美感;而笔记题小说则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记录着生活的点滴与时代的变迁。二者在书中相得益彰,印章为小说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气质,小说则赋予印章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创新之举不仅丰富了文学与艺术的表达形式,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颍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然而,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被遗忘。《颍州印记》的出现,恰似一声清脆的钟鸣,唤醒了这些沉睡的记忆。书中通过对颍州人物、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的细腻描绘,将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古老的街巷到传统的手工艺,从历史人物的传奇到民间的轶事传说,作者用文字和印章为这些沉默的古老事物赋予了新的生命。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对颍州文化的一种深情守护,让那些曾经璀璨却几近湮灭的文化元素得以复活,在当代重焕光彩。作为作家,我深知文字的力量,而《颍州印记》正是用文字和艺术的力量,为这些古老的事物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颍州印记》没有局限于宏大叙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普通人的生活,从细微之处入手,展现了颍州百姓的喜怒哀乐和生活智慧。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市井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如接骨神人、街头巷尾的叫卖声、传统节日的庆祝场景、民间艺人的表演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颍州,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贴近底层的写作方式,将平凡生活中的诗意挖掘出来,使古朴典雅的传统文化与当下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它让我们看到,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依然存在着那些质朴、纯真的美好事物,它们如同散落在时光里的珍珠,被这本书一一拾起,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感受生活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文化的温度与魅力。作为作家,我深知这种写作方式的难度和价值,它需要作者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表现力。

《颍州印记》的出版发行,对提升颍州知名度,塑造阜阳文化形象开启了一扇窗口。更有助于提升阜阳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本书无疑要成为阜阳文化的创新文本,势必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阜阳,了解阜阳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推动阜阳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书中所展现的颍州古城的风貌、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独特的艺术形式等,共同塑造了阜阳独特的文化形象。这种文化形象的塑造,不仅有助于阜阳在文化竞争中脱颍而出,还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颍州印记》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以创新的形式、简介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为颍州的古老事物发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记忆。阅读这本书,我们仿佛在与历史对话,在与这片土地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一场心灵的交流。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颍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张抱岩/文)

安徽网阜阳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文化,艺术,阜阳,印章,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