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阳市司法局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支点,撬动人民调解、安置帮教、“两员”选任、精准普法等多项改革,探索出一条“小支点、大治理”的基层法治新路径,打通基层法治“最后一公里”。
“四不两直”蹲点调研,170个司法所旧貌换新颜
不打招呼、直奔一线,阜阳市司法局以“四不两直”方式对170个司法所逐一“体检”。目前,全市170个司法所,所均5.26人,副科级所长配备率94%,业务用房所均264平方米,执法记录仪、定位管理、公共法律服务触摸查询一体机“三大件”实现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37个司法所与综治中心合署设置,“牌子不摘、功能不减、服务不降”,真正做到了“群众在哪里,司法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上半年,全市司法所共参与调解处理纠纷12783件,法治宣传3581场次,为基层政府提供法律意见建议、参与制定审核规范性文件、指导制定村规民约1451件,解答法律咨询12044人次,法律援助申请初审653件。
“六尺巷+管子文化”,调解室有了阜阳味道
将传统礼让文化与本地管子文化、欧苏文化相融合,加快培育本地调解文化元素,持续擦亮“四事四权”、“五老法治诊所”、“心理茶馆”、“红管家”、“村嫂理事会”、“和大嫂”等基层治理品牌。充分发挥调解能手引领示范作用,培育出“五老调解室”、“新乡贤”个人调解室、“老兵调解室”、“村嫂圆场调解工作室”等一批“叫得响、做得好、信得过”的个人调解室品牌。今年以来,全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6万余件,其中超六成为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家长里短”,达到了98.5%的调解成功率。
“423”模式精准帮教,安置帮教人员一个不掉队
所谓“423”,即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做到“四查两访三扶”:查监所衔接、查生活保障、查就业能力、查社会关系;定期走访、重点随访;心理帮扶、就业帮扶、社会帮扶。最关键的是‘三扶’,扶心、扶技、扶业,让刑释人员‘出得去、留得下、过得好’。今年以来,全市帮助安置帮教对象自主就业、从事个体经营等156人,落实安置帮教对象技能培训13人,获得社会救助34人,解决低保23人。
“两员”焕新,充足经费让监督员“敢说话”
阜阳市司法局将人民监督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64名人民监督员上半年参与检察机关办案120次184人次。同时,794名人民陪审员换届选任于3月底全部完成,一批“田秀才”“土专家”走进庄严法庭。
沉浸式普法,激活乡村法治“神经末梢”
创新开展乡村“法律明白人”“法治文化之旅”活动,组织全市近百名乡村“法律明白人”、基层调解员等群体,沿着精心设计的“民法典实践教育路线”实地参访,设置“法庭观摩+模拟仲裁+公证体验”等互动环节,通过“以案释法”深入理解民法典在婚姻家庭、土地流转、侵权责任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基层依法治理能力。在全市范围开展“法治红灯笼·照亮千万家”“4・15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1000余场,覆盖群众超20万人次。依托“阜阳普法”抖音,今年以来推送普法短视频231个;目前“阜阳普法”抖音粉丝超300万,获赞超5900万,累计浏览量超41亿。
从“六尺巷”的谦让文化到“五老诊所”的乡贤智慧,从“四查两访三扶”帮教到“法律明白人”乡村普法,阜阳市司法局“烟火气”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用一系列“微创新”回答了基层法治“谁来干、怎么干、干得好”的时代命题。
(通讯员:吴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