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日报讯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为迎接国际博物馆日暨阜阳市博物馆新馆开馆两周年,当天,馆内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不少市民走进博物馆新馆,为它庆祝“两岁”生日,一起感受“逛馆融入日常”的变化。
5月18日,市民在市博物馆新馆参观。全媒体记者 庞诚 摄
丰富活动庆祝新馆生日
“今天吃了博物馆新馆的两岁生日蛋糕,还体验了很多非遗项目,特别有意思。”10岁的杨思远是市博物馆新馆的常客,经常和父母一起进馆打卡的她,再一次感受到了文博的魅力。
市博物馆新馆于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开馆,目前已运营两年。当天,该馆一层活动大厅内载歌载舞,身穿古装的NPC不时与参观市民互动,剪纸等各类非遗体验备受欢迎。庆祝蛋糕一推出,便围满了打卡留念的市民,整个博物馆沸腾起来。
“你看,文创产品很可爱。这是镇馆之宝——商龙虎纹青铜尊的冰箱贴,与馆内文物比对一下就很好玩。”市民陈晨告诉记者,平时博物馆活动很丰富、体验感很好,这里是她周末带孩子休闲的好去处。
市博物馆新馆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市民参加。
“大家都知道欧阳修、苏轼与阜阳颇有渊源,谁能告诉我,这两位文坛大家在阜阳有哪些故事?他们在阜阳留下了哪些诗词?”
“我知道,苏轼写过‘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这是欧阳修写的。”
新馆地下一层的阜博大讲堂,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在与主持人的互动中,市民张喜梅和孩子仿佛穿越时空,在这节有趣的课堂上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也感受到了阜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两年进馆参观165万人次
开馆两年,进馆参观165万人次!在“文博热”的当下,市博物馆新馆已然晋升为“网红”。
“抓住‘文博热’这股潮流,市博物馆积极适应群众观展需求变化,用可亲可近的吸引力替代‘高冷范儿’,让逛馆融入群众日常。”市博物馆馆长刘建生表示,新馆开馆以来,积极探索用时尚语言讲述厚重历史,用鲜活方式呈现厚重历史,创新开发26项互动体验,不定期开展500余场研学活动、260余场公益讲座……这些都让博物馆在应变求变中释放新活力,更具吸引力。
除日常开展活动外,展览是博物馆的重头戏。
就在刚刚举行的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安徽省主会场活动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试运营活动上,现场公布了第七届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项目推介名单,阜阳市博物馆原创展览《流光溯影 镜鉴颍淮——阜阳博物馆铜镜精品展》成功入选2023年度精品项目。
“市博物馆铜镜专题展,展出两百余件铜镜精品,较为完整地串联起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演变脉络。”刘建生介绍,展览按战国秦汉、隋唐、宋金、明清不同朝代展出,还综合运用展品模型、场景动画、多媒体等手段,系统呈现古代铜镜的发展历史、铸造工艺、铭文装饰和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价值取向等。
当前,市博物馆新馆正在展出的华彩裕固——裕固族传统服饰展、《追梦中华·侨光物证》主题展,同样内涵丰富。这样的展览,自新馆开馆以来已持续更新62个。
“市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拥有馆藏文物12.6万余件。自搬入新馆以来,馆内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各项工作精彩纷呈,市博物馆更是于去年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刘建生表示,接下来,市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示范引领作用,为阜阳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更为有趣有味有料的文博产品,打造阜阳历史文化的精神殿堂,让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爱上博物馆,感受文物魅力、接受文化洗礼。
(全媒体记者 王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