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阜阳颍淮书画院负责人张亚洲率队赴阜南县王家坝开展春季采风活动。时值农历二月十七,采风团深入淮河之滨,通过实地走访挖掘淮河沿岸历史文化,为新时代王家坝精神艺术创作积累素材。
当天晨光初现之际,采风团驱车驶过绿意葱茏的乡间公路,7时许抵达淮河王家坝闸。这座始建于1953年、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国家重要水利设施,在春日晨光中展现着庄重气象。张亚洲院长驻足闸口,凝望镌刻着历史印记的闸门,向随行人员谈到:“王家坝精神是淮河儿女用生命书写的史诗,我们文艺工作者有责任用艺术语言再现这份家国情怀。”
在王家坝抗洪纪念馆,采风团系统参观了淮河治理史迹。馆内300余件实物展品、200余幅历史照片及数字化模拟系统,全景式呈现了自1950年淮河大水以来,沿淮军民抗洪抢险、生产自救的壮阔历程。据讲解员介绍,该馆年均接待访客5万余人次,已成为全国水利系统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采风过程中,艺术家们沿12.5公里长的堤防进行写生创作。正值春汛前夕,淮河水位平稳,河道管理部门正有序开展设备检修工作。众书画院艺术家感慨:“堤岸新发的草芽与沧桑的闸体形成时空对话,这正是艺术表现的绝佳素材。”
时近正午,采风团深入闸下村庄走访。在村民文化广场,当地村民讲述1954年开闸蓄洪的亲身经历,这段口述史料被完整记录。张亚洲表示,书画院计划以此为契机,推出系列文学作品。
此次采风活动历时一天,全程采用文字与拍摄相结合的方式记录。阜阳颍淮书画院相关人员表示,采风成果部分作品将捐赠王家坝纪念馆陈列。
(通讯员:范洁 实习生:孙雨虹)